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

完善政治生活如何可能

Week 2:Maurizio Viroli < Machiavelli and the republican idea of politics-Ch7 >



壹、主題: 完善政治生活如何可能


貳、關鍵字:政治(politicus、政治生活(vivere politico)、國家技藝(arte dello stato)、政治人(politicus vir)、政治家(statesman
 

參、摘要:


  1. 對馬基維利而言,政治是一種觀察,附屬於人在社群當中之於正義與共善;其對政治概念的想法,並非是對於傳統政治概念的全盤推翻,而是轉移了傳統對於什麼是政治?的著墨焦點,回顧人之於政治的內在心智習慣,並點出共和政治應然與實然之兩難;同時,引導治國者在不同政治高度而有所應為的決斷。
  2. 自古典政治概念再發覺,政治即為一相應於城邦的概念。又所謂的城邦,即為一個建立於以正義相結合並依法而治的人文社群,其組成包括了共同法、地方行政官職、宗教與公共儀式;一個有秩序的城邦,須含納兩項要點:公共生活的空間與公共職位的輪替。政治生活必依法而治,統治者必須節制自身的心性,並且根據依美德而立的法做為統治之本,因此在政治語言的使用上,經常是借用法律格言,亦有為對立法技藝之指涉。
  3. 簡言之,政治的構成要素有四:節制、正義、法治與依選舉所產生的統治者。就十三世紀傳統的政治主題論及,政治僅次於神學而為技藝之最;被認定為是建構科學,兼具城邦樣貌之設計與其他技藝之安置,同時幫助人們追求共善、實行美德,並背負追求終身之益之大責。換言之,人要能自然而真切的追求高尚生活,回歸政治社群應為必然;身為一個政治人,即是在神、獸之間擺盪生活。僅次於神學卻經常與神學相連結的政治,馬基維利言及對宗教適當的使用,可提振政治成員內在的勇氣與動機以共同維護政治生活,同時透過道德內控節制加成法律外控約束,達成政治社會穩定之效。另外,透過修辭、雄辯等演說方式,亦為一政治家鞏固政治秩序、維繫社會思潮、處理社會衝突不可或缺之技藝。
  4. 政治的層次大略可從政治社群內部(社會)與總體政治社群(國家)做兩相區別。前者為傳統政治哲人與政治概念的探討焦點,即對政治人作為完人與社會共善、和諧之追求;後者為馬基維利著眼深究的治國者處境,亦即對所謂政治家能力與心智之養成與對國家近火遠泉之識明。政治家性格上所應兼具的特徵為:剛毅、審慎、節制與正義,四者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;然而,治國者位於政治處境的邊界,在追求共善、和諧的目標不變之下,治國者所該執著者,在於總體政治社群的永續長存,必要時採取非常手段而非拘泥於當下的小德小義,才為真正的政治家,例如:為維護國家和諧而發動戰爭之擴張,可被視為正當。因此在內隱思慮與外顯行為矛盾下,而有可能造成政治社群認知衝突時,透過如宗教意象的修飾,或修辭學對文字的包裝等治國之表演,使自身與總體得以維繫與進展,方為馬基維利所推崇。

肆、提問:



一、對於治國者自身及其總體政治社群的維繫,治國者權力的掌握亦為其耕耘及追求公益之前提要件,似乎與有秩序的城邦要件之公共職位的輪替兩相矛盾,在公職代表性不足的情況下,社會利益衝突與角力;治國者如何在任期輪替的狀況下,同時滿足社會公益與權力掌握的處境呢?反觀當今政治選舉生態,政策施行考量成效速顯,以利成為下次選舉之籌碼,而真切有執行必要但成效微緩之政策,卻淪為政策議程之排擠。
 

二、社會經濟的穩定是否為馬基維利隱含之前提假設?反觀當今經濟高度成長的新加坡與中國,統治者掌握莫大的權力,公共職位雖有選舉的施辦與輪替的可能,但卻不具真正的競爭性,政治社會穩定而未崩解。試問經濟穩定的威權政體是否為馬基維利所推崇的理想政體?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